重磅!秦刚免职,三个月前他曾这样说(附秦刚履历)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免去易纲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任命潘功胜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8号主席令。赵乐际委员长主持会议。

25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170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适应预防、惩治行贿等犯罪的实践需要,委员长会议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的议案。草案围绕党中央反腐败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大政方针,更加注重统筹发挥好刑法的规范保障、引领推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增强修法针对性;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精准把握惩治对象和行为。草案就行贿和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相关犯罪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作了说明。

会议还审议了任免案。

第一次全体会议后,举行分组会议。

25日下午,赵乐际委员长主持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委员长会议,审议有关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作了汇报。

委员长会议后,举行闭幕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69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会议表决通过了任免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秘书长刘奇出席会议。

国务委员王小洪、吴政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秦刚履历

1988-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中文秘书

1992-1995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秘

1995-1999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三秘、二秘

1999-2002外交部西欧司二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5-2010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0-2011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公使

2011-2014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4-2017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2017-2018外交部部长助理、礼宾司司长

2018-2021外交部副部长

2021-2022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22-2023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2023-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外交部部长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3月27日中午12时,钓鱼台国宾馆)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很高兴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在春意盎然的北京,一定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活力、蓬勃生机。这两天我会见了很多老朋友,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都告诉我,中国与疫情前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是致力于改革和开放。我认为大家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不虚此行。中国走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光荣与梦想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今天,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外交,谈一谈中国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处理同世界的关系。

十年前,面对深刻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柱,为促进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人类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各位朋友,

十年后的今天,世界仍不太平。人类刚刚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但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和挑战。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全球发展进程严重倒退,至今仍有超过8亿人挨饿、7亿人缺电、2亿人失业、1亿人沦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国家为了维护霸权私利,挑动意识形态矛盾对立,制造“脱钩断链”,构建“小院高墙”,甚至要复活“冷战”,分裂世界。

面对危机,唯有同舟共济,才能转危为安。面对困境,唯有团结一心,才能共渡难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吹响团结的号角,汇聚合作的力量,照亮前行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消弭安全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倡议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尊重各国主权,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尊重联合国宪章原则,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干涉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本月初,在中国推动下,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可以说,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类跨越冲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

前不久,中国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其核心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上周,习近平主席成功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方欢迎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中方赞赏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此前,我还同乌克兰外长通话,乌方认为中方立场文件体现了推动停火止战的诚意。我们高兴地看到,历史的天平正在改变,越来越多国家站到和平的一边,站到对话的一边,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摆脱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动能。今天的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深度互嵌、多维耦合。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连续十年超过30%。每分钟,价值约8000万元的货物在中国与世界间吞吐;每小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1.12亿元;每天,价值约33.77亿元的外商投资流入中国。《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过去13年间,在全球129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对外开放指数排名从第62位上升到第39位。

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1%。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我们自己的预期目标是增长5%左右,这将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三分之一。随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必将给世界各国经济恢复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我注意到参加今天活动的有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各国的朋友。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出现当前困局,根源在于美方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对中国大搞经济脱钩、科技围堵。阻断别人的路,也会让自己无路可走,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会让美国甚至世界陷入停滞。历史告诉未来,中美应该且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在这里,给大家讲两个工厂的故事。一个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家工厂45秒下线一台车,今年2月就交付了7.4万辆,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靠前。另一个是福耀玻璃美国工厂,我在美国工作期间曾经去那里参访过。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当地直接创造了近2000个工作岗位,整条供应链上贡献了6000个岗位。这两个工厂里,“中国制造”和“美国制造”并没有发生你输我赢、你死我活,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的融合、切磋、碰撞中,迸发出的是中美两国相互借鉴、互利共赢的火花。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避免文明冲突提供了中国智慧。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已明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倡导“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面对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国始终坚持海纳百川,推动交流互鉴,打破偏见私利的鸿沟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以天下为公的胸襟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有力回击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不同文明和衷共济、和谐共生,互尊互敬、互谅互让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民主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或模式,各国有权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渲染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本身就是不民主,只会给世界造成分裂和对抗。

各位朋友,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就在这个月初,中国全国两会胜利闭幕,选举出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并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部署。中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持发展的稳健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契机、新能量。

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相互尊重,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反对冷战思维,反对一切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全面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积极劝和促谈、斡旋调停,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同各方携手推动构建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国际和区域安全格局。

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合作共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运行。更好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聚最大合力。今年我们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愿以此为契机,与共建伙伴共话友谊,共谋发展,把这条造福世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铺得更宽更远。

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捍卫国际法的尊严,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还将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协调行动,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开放包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反对把本国价值观强加于人,反对高人一等的所谓“民主自由”,反对唯我独尊的所谓“普世价值”。我们将同各方携手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交流沟通、包容互鉴,推动各国民心相通、相知、相亲,让世界文明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各位朋友,

人们常说,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中国正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注入强大的确定性。世界将有怎样的未来?让我借用中国诗人艾青的名句,“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冲突冷战的阴霾不会持久,人类发展的春潮正在勃发。让我们团结再出发,一起向未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最后我衷心祝贺本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欢迎在座的各界朋友们能够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谢谢大家!

(原标题:全文|秦刚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来源:新华社

附录1:《张宏良:目前中国只能用“三无原则”的实际行动来弥补秦刚“三不原则”的重大战略失误》

这是我们年初对现任外交部长秦刚用“三不原则”取代前任外交部长王毅主任“三无原则”的评论。如果说王毅主任的“三无原则”是向世界特别是向美国等北约国家宣布中俄两国是生死与共的铁血兄弟,那么秦刚部长的“三不原则”同样是在向世界特别是向美国撇清中俄两国是如同陌生路人那样没有任何友情的关系。

当时我们就指出这等于是中国在美俄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中公开选边站在了美国一边,向此前刚刚宣布彼此交情没有任何条件的铁哥们儿俄罗斯发出了一封“绝交公开信”,彻底伤了俄罗斯人民的心,并且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看到了中国对待朋友的冷血,由此而不敢再和中国真正交朋友,从而把中国在世界上彻底孤立起来了。此事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对俄罗斯人民的伤害。

要知道,俄乌战争爆发之前,王毅主任刚刚宣布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友谊“无止境,无禁区,无上限”,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咱哥们儿之间没啥说的,只要有人敢动咱哥们儿,兄弟我绝对和他玩儿命!”此言一出,中俄两国人民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热血就像锅里的开水那样沸滚翻腾。而如今事到临头,俄罗斯被美国率领北约30多个国家疯狂围殴,中国不仅不出手相助,反而高喊:我和俄罗斯之间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关系,无论谁打俄罗斯我都肯定不管。这对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天天讲中俄之间是“肩并肩,背靠背”生死之交的中国来讲,将会带来多么恶劣的影响!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讲,21世纪大国决战,决定胜负的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也不是科技,而是道义,道义力量将是21世纪大国之间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因素。所以中国三不原则对三无原则的背信弃义,将会严重损害中国在国际上的道义形象,大大削弱甚至会彻底摧毁中国的道义力量。中国这几十年来金钱至上和唯利是图的发展路线,已经把中国人的道义形象毁得差不多了,如果再加上一条外交上对友好国家的背信弃义,中国的道义形象可就全毁了。

所以这次秦刚部长用三不原则取代王毅主任的三无原则,危害极其巨大。不仅今天中俄关系不易觉察的裂痕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等北约国家在看到这个裂痕后加剧了对中国的战争叫嚣也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历史将会更加证明这一点。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知错就改,用“肩并肩,背靠背”的实际行动争取朋友原谅,弥补“三不原则”造成的重大损失,中俄双方肩并肩手挽手,共同度过目前两国共同遇到的国家劫难,战胜美国这个制造两国劫难的共同敌人。

2023年7月24日

延伸阅读:

  张宏良:如何看待秦刚的“三不原则”与王毅的“三无原则”

  2023-01-13

几天前,刚刚担任中国外交部长的秦刚在首次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时宣布了中俄关系的“三不原则”——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从而取代了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出的中俄关系的“三无原则”——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王毅这个“三没有原则”也可以简称为“三无原则”。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提出的三不原则与此前提出的三无原则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解读。

首先,从历史方面来看,秦刚提出的中俄关系三不原则,并非是中国刚刚提出的中俄之间新的外交原则,而是回归以往旧的原则。中俄关系的三不原则,是在此前中美关系“蜜月时期”(现在看来是单方面的蜜月),中国向美方解释的中俄关系发展原则,这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告诉了美国中俄关系的上限是不会结盟,下限是不会对抗,双方合作不会损害第三方利益,也就是不会损害美国利益。可见当时中国的三不原则,主要是说给美国听的,当然同时也希望俄罗斯能够理解中国在中俄合作问题上不会损害美国利益的底线,避免中俄双方合作中发生误会和不愉快。

后来中美贸易战爆发,美国宣布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并且在台海、南海和东海问题上一再向中国挑衅,损害和危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中美关系进入了国家之间的单方面恶化时期和民间的双向恶化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又爆发了2022年的俄乌军事冲突,并且美国和北约一再把中俄两国列为共同制裁对象和宣布为是最大敌人,特别是美国支持台湾对中国造成的损害绝不亚于它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造成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前外交部长王毅代表中国宣布了中俄关系新的三无原则,即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取代了原先的三不原则。这个三无原则主要是说给俄罗斯听的,同时也在告诉美国和北约,中俄之间的合作什么都不分,什么都可以做,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哥们儿是一家”。

而秦刚上任后首次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中重申的三不原则——大家注意是具有阶段性转折意义的首次通话,显然是在宣布中国对于中俄关系要从目前三无原则退回到此前三不原则的时代。为此,秦刚在几乎同时发表的《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一文中指出,中美关系攸关我们这个星球的前途命运。既然它攸关中华民族,攸关整个人类,攸关地球所有生物,那就自然应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外交关系。所以,中国必须要把中俄关系从三无原则的时代退回到三不原则的时代。这就是中俄关系三个阶段:“三不阶段——三无阶段——三不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可见,这个调整并非只是中俄关系的调整,而是中美俄三方关系的调整。

其次,再从现实方面来看,也就是从这两个原则的不同内容来看,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其一,秦刚三不原则中的第1条“不结盟”原则,一开始就彻底否定了王毅三无原则中“没有上限”的原则。因为不结盟本身就是上限,并且还是连盟友都达不到的低水平上限,既然连携手战斗的盟友程度都达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同生共死的朋友了。其二,秦刚三不原则中的“不针对第三方”原则,更是否定了王毅三无原则中的“不设禁区”原则,因为“不针对第三方”本身就是不能跨越的最明显禁区。其三,就是秦刚三不原则中的“不对抗”原则,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出现在此时此刻已经成为难兄难弟的中俄两国身上了。不对抗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原则,绝不是朋友之间的交往原则,如果朋友之间仅限于不对抗,那还算是什么朋友?可见,中国的三不原则与三无原则,绝不仅仅是词语的不同,而是根本原则的不同。无论中国人自己怎么想,但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世界都会做出相同的解读。如果有人拿着这个三不原则要和中国人并肩战斗,中国人会跟着去吗?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这种突然转变?一是最近俄乌战场上俄军打得不太顺利,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担忧害怕;二是被国内外极右势力操纵的中国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出现了乌克兰必胜、俄罗斯必败的舆论大潮。浏览当今网络你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网络舆论要多下流有多下流,他们把乌克兰的某一场胜利去掉时间,然后在网络上作为“24小时最新消息”反复播发,对俄罗斯的所谓失败也采取同样手段。这就在网络上打造了一个与真实的俄乌战争完全不同的虚拟俄乌战争,在这个虚拟俄乌战争中俄罗斯正在全面崩溃。当老百姓打开网络看到的都是谣言时,谣言就会成为他们的信念。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便动摇了支持俄罗斯的态度,担心一旦俄罗斯失败会连累中国。只是这些人有没有想到,就算最终俄罗斯真的如同谣言中会失败,到时候失败的的俄罗斯一旦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妥协投降,再像上次八国联军那样联起手来对付中国,把现在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变成全封闭的O型包围圈,中国的结局将会是怎样?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历史上中国那么多没有灭绝计划的亡国战争,死亡人口都不低于70%,一旦发生具有灭绝计划的西方侵华战争,中国14亿人中将会有多少能幸免于难?

2023-01-13

关联阅读:

 秦刚与俄外长拉夫罗夫通话,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方的“三不”原则

附录2:#秦刚外长职务被免去#6月9日参加会议时的状态,图一为新华社审定后刊发的照片。图三图四为当时新闻联播报道视频画面截图↓↓

无标题2.png

无标题23.png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置顶文章